首頁 > 債市 > 正文

經濟學家:“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是通過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

新華財經|2024年03月22日
閱讀量:

在中長期通過更好的商品、更好的公共服務,以及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包括戶籍改革、養老金改革和增加公共醫療支出等來支持普通消費者,將有助于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新華財經北京3月22日電(王菁)近日,國際金融論壇(IFF)主辦以“兩會后中國經濟解讀”為主題的線上學術對話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瑞銀和恒生銀行等國際機構的經濟學家參與對話。在IFF常務副理事長、IMF原秘書長林建海主持下,IMF駐華首席代表史蒂文·艾倫·巴奈特(Steven Alan Barnett),瑞士銀行集團董事總經理、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恒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丹圍繞中國短期和中長期經濟增長前景、中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和貿易現狀和趨勢等議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研討,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議。

IMF駐華首席代表巴奈特認為,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消費增長和確保綠色增長是推動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三個領域。他說:“長期增長最終將取決于經濟改革的步伐,以及更好地利用資本和勞動力的能力?!?/p>

巴奈特強調,真正重要的是不僅要考慮周期性支持,還要考慮對消費的長期支持,財政政策可以在這方面發揮作用。他建議通過改革稅法,政府可以讓低收入家庭獲得更多可支配收入,從而推動消費增長。他還補充說,加強社會保障從長遠來看也會促進消費。

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指出,中國政府的經濟政策是著眼于中長期發展并超越經濟周期的,而不僅僅是應對短期的經濟挑戰。汪濤表示,在中長期通過更好的商品、更好的公共服務,以及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包括戶籍改革、養老金改革和增加公共醫療支出等來支持普通消費者,將有助于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王丹認為,財政政策可能是今年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凈出口也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巴奈特認為,中國的中長期經濟增長將取決于結構性改革的步伐。

與會經濟學家還對兩會熱詞——“新質生產力”進行了解讀,一致認為“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是通過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

巴奈特指出,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以推動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為此,他認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政府應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確保公平競爭、統一國內市場。

汪濤認為,創新不僅在高科技領域,在傳統領域也發揮著關鍵作用。她建議,應防范泡沫化在新興領域導致的產能過剩造成資本和勞動力資源浪費,應更加關注服務業和內需,讓市場在新產品的生產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汪濤指出,在農村地區和二三線城市推動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刺激消費,將有助于推動長期經濟增長。

?

編輯:王柘

?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新華財經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傳播矩陣
'); }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